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福建省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筹备工作小组副组长 郑建闽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提问
www.ayx.com
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负责人 严承高
教育部副部长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国委员会主任、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筹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 田学军
国家文物局
世界文化遗产司负责人 张磊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春
海报新闻记者提问
红星新闻记者提问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田学军先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福建省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筹备工作小组副组长郑建闽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www.ayx.com 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负责人严承高先生、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负责人张磊先生,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春女士。
下面首先请田学军先生作介绍。2021-07-05 15:01:55
【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 田学军】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首先,感谢各界人士、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届大会的关注和支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法席位5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我国承办世界遗产大会——教科文组织最重要的一项机制性活动,具有特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极大地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保护合作。
在保护和传承方面,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
在发展和利用方面,总书记强调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在交流和合作方面,总书记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推动下,我国新增12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目前,我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与意大利并列第一。本届大会将审议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上有望再添一颗璀璨明珠。2021-07-05 15:04:39
【田学军】本届遗产大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肆虐的背景下举办的。中方作为东道主,将会同教科文组织秘书处、世界遗产委员国以及其他《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有关专业机构等,一道努力办好本届大会,力争在三个方面办出特色:
一是形式创新。大会开幕式将于7月16日在福州举行。届时,教科文组织三大治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即总干事、大会主席、执行局主席,将在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公约》缔约国驻华使节或代表、有关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将齐聚福州、共襄盛举。开幕式后,大会将转为线上举行,这是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本届大会确立并使用的一系列在线审议世界遗产项目的操作规范,将成为后疫情阶段世界遗产领域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工作的重要参照。
二是成果可期。本届大会实际上是一次加长版的会议,将审议2020年和2021年两个年度的世界遗产项目,包括45项《世界遗产名录》待审项目和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相当于往届大会双倍工作量。预计《世界遗产名录》等各项清单将会有重要的更新。当然,根据有关规则,能否成为世界遗产需要一个完整的评估周期,要根据国际专业咨询机构评估建议、最终由世界遗产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请大家持续关注大会审议进程和决定。同时,本届大会还将聚焦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集思广益,提出应对未来挑战、促进实现《公约》战略目标和世界遗产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共识和新倡议,为这项事业贡献新智慧和新力量。
三是活动丰富。本届大会期间,各国将举办一系列配套活动和边会,包括中国和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的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以及中方主办的8场边会。其中,教育部主办的“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将邀请多个国家教育部长级官员、常驻教科文组织大使等,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知识走进课堂、走进社会、贴近青少年,培养新一代世界遗产的保护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世界和平的促进者。
以上就是关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要情况的介绍。目前,大会筹备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推进,我们将全力以赴为大家呈现一届简约、精彩、安全的大会。大会官方网站已正式启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充分报道大会有关情况。
谢谢大家!2021-07-05 15:07:28
【寿小丽】谢谢田学军副部长,下面请郑建闽先生作介绍。2021-07-05 15:17:00
【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福建省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筹备工作小组副组长 郑建闽】大家下午好!感谢新闻媒体和各界朋友对福建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国务院新闻办精心组织这次新闻发布会!
7月1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开幕,这是遗产保护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教育部、www.ayx.com 、文物局等部委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支持指导下,我们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办成“简约、安全、精彩”的大会。
一是践行“人文世遗”理念。精心准备开闭幕式等活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等重要论述,实施“六个一批”文物保护和“一城七线”遗产展示项目,展示世界遗产保护中国实践、福建案例,展现中国风采、福建特色。二是突出“数字世遗”特色。借鉴“数字峰会”办会经验,做好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展示展播,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参会嘉宾的互动体验感,实现智能办会。三是展示“绿色世遗”魅力。借鉴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先进理念,推行绿色交通,落实节能环保措施,种植世界遗产林,提升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和城市颜值。同时,我们着力筑牢安全底线,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严格分类实施疫情防控策略,制定相关预案,保障人员健康。强化网络安全和线上数据技术保障,确保在线会议系统安全顺畅。
福建文化和自然遗产丰富,人文特色鲜明,我们始终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的一系列创新理念、重大实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全面提升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我们热忱欢迎广大媒体朋友聚焦大会、走进福建,相聚福州、共享精彩。谢谢大家!2021-07-05 15:17:06
【寿小丽】谢谢郑建闽副省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媒体朋友们开始提问。2021-07-05 15:20:4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经有55项世界遗产,成为了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和意大利并列第一,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实践可以为世界遗产带来哪些借鉴呢?谢谢。2021-07-05 15:27:54
【田学军】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也非常愿意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体会和思考。我们中国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自1985年加入《公约》以来,中国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像刚才这位记者所说,目前有55项世界遗产,已经列入了名录,并且得到重点保护。36年来,中国政府认真地履行《公约》,大力地推动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方面:一是创新保护理念。二是完善治理体系。三是突出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具体来说:
一、创新保护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的重要阐述。这些与《公约》精神高度契合,拓展了世界遗产保护的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乃至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思想库。
二、完善治理体系。中国将世界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战略,用法律和制度构建起了世界遗产保护网,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为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同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履行《公约》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和研究工作体系,实现了对遗产地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的监管。并且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履约工作,将遗产保护与增进人民福祉有机地结合,促进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状况持续改善,工作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三、突出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专业机构力量和新技术,为世界遗产保护提供更多、更好的实施路径和方式方法。我们利用空间技术和遥感影像对世界遗产地进行更好的监测和保护。例如,利用网络信息和大数据对世界遗产地开展更加智慧化的规划和管理,利用数字化和虚拟技术对世界遗产地进行复原再现,实现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展示、传播。我们面向大中小学的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不同形式、内容丰富的世界遗产的教育,同时还通过高校培养人才,开展专业研究,培育和建设世界遗产领域的专家队伍。
四、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领域的全球治理,先后四次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员,为世界遗产领域的全球治理贡献力量。支持教科文组织在遗产领域落实“非洲优先”战略,帮助非洲开展遗产保护工作,我们还为柬埔寨、肯尼亚、尼泊尔等国遗产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相关的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和教习,为缔约国提供能力建设和遗产地监测服务等。多年来,中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保护着世界遗产这些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愿意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各国就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世界遗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谢谢。2021-07-05 15:28:19
【海报新闻记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自然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谢谢。2021-07-05 15:35:38
【www.ayx.com 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负责人 严承高】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些遗产资源涵盖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资源,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自然遗产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且多数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监督管理、监测研究以及协调保护与发展的难度大。目前,我国自然遗产保护主要依托自然保护地进行融合管理,不仅保护了总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还保存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更为遗产地每年带来超过140亿的旅游直接收入。
中国自然遗产在生态文明中的作用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开展了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涵盖了国家公园(试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上百个自然保护地,保护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自然保护、生态补偿等方面开展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践,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的不懈努力和责任担当。
二、促进了绿色发展,助力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始终坚持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当地特点,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等多种方式惠及民众。通过开展适当的生态旅游等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比如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云南三江并流等自然遗产地,将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依托自然遗产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三、成为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和载体。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世界遗产宣传力度,社会各界对自然遗产事业的关注度、支持度、参与度逐步提高,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环境。利用遗产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结合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动系列教育活动,成为了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和载体。
谢谢。2021-07-05 15:35:56
【红星新闻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极为重视,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请问福建省是如何贯彻推动世界遗产事业健康发展的?谢谢。2021-07-05 15:36:23
【郑建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高度重视,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理念,推动了一系列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开创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将鼓浪屿视为国之瑰宝,在厦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拨款修缮八卦楼,彻底扭转这座百年建筑的命运。鼓浪屿申遗成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保护三坊七巷,建立了文物保护“四个一”机制(设立一个局“福州市文物管理局”、成立一个队“福州市考古队”、新的建设项目立项加盖文物管理部门“一颗印”、每年拨款文物修缮经费100万元)。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时,嘱咐“武夷山有着无以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福建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完善有关地方法规制度,加强机构队伍和人才建设,省文物局升格为省政府管理的直属行政机构、新设立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财政资金投入显著加大,福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借鉴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先进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立法保障,强化遗产监测、预警、限流等措施,提高遗产保护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遗产完整性。比如,各个世界遗产地都制定了保护法规、建立了监测系统,武夷山遗产地建立国家公园试点机制,福建土楼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修缮维护技术导则,厦门鼓浪屿成立了公共议事理事会、合理核定每日游客数量上限。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和适度合理利用的原则,注重社区参与,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比如,福州市三坊七巷修旧如旧,定格“旧岁月”、焕发新活力;上下杭打造闽商文化特色传统街区,实现传统与现代商贸文化有机融合。欢迎大家去参观。
福建现拥有世界遗产4处,分别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和厦门鼓浪屿、世界自然遗产泰宁丹霞,数量位列全国第5位。此外,“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提交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福州三坊七巷、闽南红砖建筑、海上丝绸之路、闽浙木拱廊桥、万里茶道和海坛风景名胜区等列入了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有利于我们以国际视野、国际理念、国际标准,全面加强世界遗产保护,提升世界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将以举办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好世界遗产价值阐释传播;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挥世界遗产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谢谢。2021-07-05 15:38:14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本届世界遗产大会有哪些中国项目进入评选?另外,能否介绍一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的具体情况?并对本次大会审议情况进行一下展望。谢谢。2021-07-05 15:40:45
【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负责人 张磊】谢谢你的提问。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个项目将在会上审议。2018年,我国的”古泉州(刺桐)史迹“项目申报世界遗产,经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审议结果是”发还待议“,会后国家文物局指导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强遗产保护和管理,加强考古研究和遗产价值阐释和展示,并与国际专业机构建立合作,从技术层面对申报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此次申报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个项目,主题更加鲜明,价值阐述更加清晰完整,遗产点从原来16处增加到22处,遗产内涵进一步丰富,申报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申遗工作不断深入,泉州古城保护进入崭新阶段。对本次大会审议的结果我们持谨慎乐观态度。相信泉州项目经过不断完善,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充分和广泛的认可。谢谢。2021-07-05 15:41:07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我想问一下,去年澳门成为继苏州和都江堰之后中国第三个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正式会员城市,请问田部长,您对目前澳门世界遗产保护情况有什么样的评价?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些世遗的价值?谢谢。2021-07-05 15:41:32
【田学军】澳门特区政府对世界遗产保护高度重视,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请文物局张磊副司长回答。2021-07-05 15:41:58
【张磊】谢谢你的提问。澳门历史城区是在2005年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了澳门回归祖国以后一项重要的成果。近年来,澳门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2014年出台了更为完整和全面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更有针对性地把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独立成章,这样做到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院和澳门文化部门通力合作下,逐步建立了接轨国际保护理念的世界遗产监测中心。此外,澳门特别重视世界文化遗产在社区、在青少年中间的教育和宣传推广工作,让社会能感受到世界遗产带来的保护成果,让大众能广泛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之中。2020年,澳门继苏州和都江堰之后加入了世界遗产城市组织,这会继续扩大中国的世界遗产在国际舞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成果都很好地体现了澳门对世界遗产保护的认真态度和坚定决心。澳门的世界遗产见证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也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思想态度。相信澳门未来会继续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引下,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增进各国各地区人民对中华文化和澳门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国家文物局将继续支持澳门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澳门世界遗产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澳门在世界遗产监测、管理、研究和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谢谢。2021-07-05 15:42:19
【中新社记者】我们知道,受疫情影响,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将采用线上方式举行,福州将如何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让这次的线上办会也更加精彩?谢谢。2021-07-05 15:45:20
【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春】福州是一座有着7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理念,推动了文物保护“四个一”工作机制等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探索实践,为我们作出了示范。近年来,我市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持续对全市文化遗产进行全域性、连片式保护修复,先后修缮重点文物180多处,古建筑、历史建筑1300多处,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261条传统老街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形成了涵盖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保护规划体系。二是长效机制逐步健全。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财政投入,尽力做到应保尽保;强化监督管理,把古厝保护工作纳入年度市对县区绩效考评指标。三是古城韵味充分展示。建成冶山、新店2个闽越古城遗址公园,全面修复屏山、于山、乌山、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的历史遗存,加快修缮马尾船政、鼓岭(鼓山)等意义独特的片区,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四是活化利用有效开展。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融入文化服务、商业体验、休闲旅游等功能,让老街巷焕发新活力,成为群众品味历史、体验民俗、回忆乡愁的好去处。
在筹办大会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文世遗”理念,积极谋划线下活动,推出10条参观考察线路;举办线下主题展览,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委员国、中国、福建和福州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等内容,介绍福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效和经验做法;策划世遗林种植活动,邀请中外嘉宾到梁厝历史文化街区共同植树,践行“绿色世遗”理念;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沉浸式演出,让与会者身临其境,感受闽都文化深厚底蕴。
本届大会还突出“数字世遗”理念:一是专门配备了两套由不同运营商独立运行的网络线路;二是在世遗大会官网搭建直播平台,提供全球加速、延时直播、直播回看、清晰度切换等多种功能;三是打造大会官网个人中心版块,引导线上参会嘉宾登录官网注册上线,突出福州主会场作用;四是在官网等平台开设“福建特色文化展播”专题,设置戏曲精品、非遗精粹、福建精彩、影像精华等版块,通过特色视频、精选图片向世界展示福建、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将以筹备和举办世遗大会为契机,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的高潮,高标准组织推动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工业遗产和“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申遗工作,进一步做好闽都文化活态保护,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目标。
在此,也欢迎各位媒体的朋友到有福之州去参观采访,谢谢。2021-07-05 15:45:39
【凤凰卫视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建议将澳大利亚大堡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澳政府将此事渲染为政治操弄,请问对此有何看法?谢谢。2021-07-05 15:47:23
【田学军】将澳大利亚大堡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建议,是由世界遗产委员会自然遗产领域专业咨询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根据澳方自己提供的报告和数据,开展独立研究之后提出的专业评估意见。对此,世界遗产中心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都已经作过澄清。澳大利亚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员国,应该知道这一情况,应该重视专业评估机构的意见,认真做好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而不是毫无根据地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专业评估机构进行无端指责。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大堡礁的保护状况,作为大会主席,我相信,各委员国会根据专业咨询机构的评估意见,基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精神、科学态度和会议规则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中国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是以具体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事业,认真履行《公约》。作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我想在此强调,对澳方肆意抹黑中国,企图通过媒体炒作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施压,干扰世界遗产委员会作出客观公正决定的做法,中方坚决反对。谢谢。2021-07-05 15:47:40
【封面新闻记者】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建设国家公园对于我国自然遗产保护和申报有何促进作用?2021-07-05 15:56:39
【严承高】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已涵盖了国内一些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贵自然遗产资源,这两者高度重合。目前开展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中,有5个涉及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大熊猫、三江源、武夷山、神农架和普达措。依托国家公园能更好地对这些世界自然遗产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
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体系中具有主体地位,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占首要地位,保护了我国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和最富集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因此,国家公园建设区域是我国申报自然遗产的重点潜在区。国家公园建设能更好地保护区域内珍贵的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打下良好的基础。
谢谢。2021-07-05 15:58:49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目前,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情况如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对传承中华文明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谢谢。2021-07-05 15:59:20
【田学军】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管理,对传承中华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请文物局的张磊副司长具体回答。2021-07-05 15:59:46
【张磊】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申报37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涵盖了我国“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各个发展阶段和各个发展领域的杰出代表成果,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文化传承、独具特色的精神追求以及一脉相承的生态智慧。通过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了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互通与互信,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贡献。
为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全人类宝贵财富,我们不断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地能力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出台规范性技术文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实施了故宫、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布达拉宫、大足石刻等一批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充分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与创新,借助多学科、跨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保护研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和理论实践同步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旅游的新引擎,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实现了遗产价值的全社会共享。与此同时,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遗产中心、国际专业机构和有关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陆续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积极开展中外合作的文物保护工程和合作考古项目,为构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框架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增进了国际同行对东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和传统的理解和吸收。
综上所述,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实证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物质见证,是价值最突出、内涵最丰富的传统文化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整体水平,使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谢谢。2021-07-05 16:00:21
【寿小丽】谢谢田学军副部长,谢谢郑建闽副省长,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2021-07-05 16:00:55
主办:www.ayx.com | 承办:局办公室 局信息中心 | 政府网站标识码:bm37000013
ICP备案编号:爱游戏官网登录主页|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204号| 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