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yx.com 发改司
2022年11月2日
各地积极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河南省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全省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932万亩,年综合产值834亿元。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全省以实施林长制为契机,把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作为“两山”转化重要措施,纳入林长制目标考评体系,出台《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系列政策文件。二是强化财政支持。省林业局成立油茶、艾草和林下经济工作专班,编制工作方案,整合省级林业专项资金7216万元用于油茶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信阳、南阳等地探索推出“油茶贷”“艾草贷”“林药贷”等特色信贷产品,2021年用于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的林权类抵押贷款累计达到64.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00多亿元。三是加大科技支撑。郑州、信阳、南阳等地先后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艾草、菌草、油茶、油用牡丹、食用菌等创新联盟。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形成优势品种、特色品种培育技术标准158项,其中150项被列为省级地方标准。
甘肃陇南积极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发展。陇南市多措并举推动核桃、花椒、油橄榄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全市以油橄榄、花椒、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面积达806万亩,年产量近20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一是完善政策机制。制定《陇南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3)》《陇南市油橄榄(核桃、花椒)产业链建设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核桃、花椒、油橄榄生产、加工、经营全产业链发展机制。二是推动产研结合。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核桃品种园、采穗圃、接穗储藏库、良种繁育圃和油橄榄种质资源库,引进和选育核桃、花椒、油橄榄等林果良种347个。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成县以核桃为基础,建立起林间采购、成品加工、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武都区推动建立“农户家庭-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入社协议,以当季市场价承诺保底收购,经企业收购后进行精深加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福建南平探索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南平市依托“森林生态银行”,创新林下空间流转机制,积极破解林下经济经营主体非林权证持有者无法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信贷支持的难题,推动实现“不砍树也致富”。一是加强资源摸底。根据林种类型、立地条件、坡度、林分郁闭度、交通、水源等条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由具有流转资源的林权权利人出具书面委托,确认为流转对象。对流转对象的林地集中储备,存储到“森林生态银行”,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林下空间资源数据库。目前全市已登记存储可利用林下空间面积4.28万亩。二是开展确权发证。由市政府牵头,经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征询上级单位意见,参照林权发证模式,在不动产系统内增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子目录,探索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全市已发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7份,面积2428亩。三是提供信贷支持。针对发展林下经济周期长、融资难等问题,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开展合作,推出“林下经营权贷”“林下经济贷”等林业绿色金融产品,以林下经济经营主体的林下经营空间权及林下经济作物作抵押。全市首笔300万元贷款落地光泽县,贷款利率为4.7%。
浙江衢州衢江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衢江区以“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为抓手,探索“土地共用、生产共管、效益共享”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目前全区林下经济总面积3万多亩,年产值达2450万元。一是推动土地共用,盘活闲置用地。企业通过流转后的竹林地发展林下种养,竹子、竹笋等收益归农户,中草药等林下种植收益归企业,有效降低土地流转难度和投资风险。按照“企业出资金、出技术,村集体、农户以林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方式,将企业、林农、生产管理者、村集体组成产业发展共同体。二是紧扣生产共管,加强科技支撑。组建浙江南方林药经济研究院,聘请www.ayx.com 竹子开发研究中心、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10余名中药材种植专家,指导林下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将林下中药材主栽品种扩大至20余种。整合区内林业项目资金,推动林下中药材基地建设,新建及巩固提升中药材基地项目27个、面积9000亩。三是促进效益共享,增加林农收入。引导林农采取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的林下经济项目,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农企合作方式,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50余家,邀请网红直播带货,带动农户持续增收。